廣州僑光書生學校生物老師、湖北省歷史學會會員,省骨干教師王敏
一、根據歷年全國試卷考察的基本趨勢及特點制定復習的策略
(一)基本趨勢:“變與不變”察難度較2017年和2018年有所降低,考生比較適應,便于發揮。
考察方向、目的、內容的不變:即歷史學科四項基本能力:獲取解讀信息能力,調動運用知識能力,描述闡釋能力,論證探討能力;
考試要求的變化:
(1)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交流與合作的學習能力,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不斷變化的能力。
(2)注重體現學科素養的考察;學科思維的應用,逐漸擺脫僵化思維方式的試題。
復習要求:教學強調“教”和“學”的靈活
著重考查主體知識的掌握、理解、應用, 選擇題和主觀試題的解答需要應用多方面知識才能夠完成。 從單一性走向多重性;從死記硬背走向靈活應用
試題呈現多樣化組成形式要求我們具備這樣一些能力
(1)時空結合——分析能力
(2)歷史地圖與文字結合 ——解讀分析能力
(3)材料與觀點結合——甄別能力
(4)數據表格分析——數據分析能力
(5)史論結合的形成——推理判斷能力
(二)試題設計的原則
求穩:保持原有的題目考察的難度和基本類型
故復習時注重歷史復習內容的把握
側重點: 依托教材階段特征,時代背景,
切入點:整合教材通史的角度,人文的角度
落腳點:回歸教材基礎知識,主干知識,基本概念
高站點:從高占位的角度考察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
(三)命題視野與復習的角度
(1)宏觀視野命題:
(2)微觀角度:從具體歷史現象看社會變化
(3)從通史觀的角度:古今貫通
(4)整體史觀命題:關聯和比較
(四)論證題的基本要求
(1)開放性:觀點開放,注意問題的角度,材料的應用
(2)論證形式和內容
形式:材料呈現方式多樣式,論證角度多重式
內容:豐富多樣的知識考察與家國情懷的結合
論證的類型:
①史實論證:原因、過程、結果、特征、影響。
②觀點論證:對某些觀點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,并要求獨立闡明自己的觀點。
③問題論證:發現問題,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。
④史料論證:提取概括信息,合理解讀
(3)論證方法和要求:
依據史料(材料)論證;
依據史實論證
重視試題所提供的的材料能夠作出合理的解讀
重視知識的信息調動和應用
重視通史觀的應用,同時又關注階段特征的分析
重視學生的創新認識和邏輯的應用好,語言表達
(4)論證層次:由淺入深;原因到結果;現象到本質;個別到規律
評分標準:按觀點給分,按層次給分,按史實給分。
二、根據2018年高考閱卷學生的得分失分情況提出復習要求和建議
(一)領會考綱課標,明確復習目標
考綱的總體目標: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,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,考察科學歷史觀指導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要求:對照考綱課標復習 對一綱多本下的教材進行適當融合,我自己主要是人民版補充的多些,關注頻繁考到的考點
(二)考綱的能力要求方面
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——材料或情景及設問
調動和運用知識——概述事物、闡述事物、論證事物、探討事物
(三)注重對歷史概念的解讀如;民族主義、民主主義,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歷史概念的特有含義
(四)一輪復習要拉通史線索(審題必須審時間空間)適當補充一些重大事件(如這幾年考的東漢的莊園、近代軍閥割據,教材上沒有,學生根本也不知道有那回事)特別是社會轉型時期的相關階段特征及史實
復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擴大學生的閱讀面,有些材料可結合選修看(如果沒有上的話也沒關系)如儒家思想里面就有人物評說里的孔子,三民主義可以讀一讀孫中山,維新思想可以讀一讀改革與回眸的維新變法。
題目的訓練上可以把41題當常規訓練,開放性題,有話寫,史論結合,好得分。